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建白宜罢中书宦官 西汉 · 萧望之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三
尚书百官之本,国家枢机,宜以通明公正处之。
武帝游宴后庭,故用宦者,非古制也。
宜罢中书宦官,应古不近刑人(《汉书·石显传》:初元中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给事中望之尚书事,知专权邪辟,建白以为。)
建白下萧望之 西汉 · 弘恭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十七
望之前为将军辅政,欲排退许、史,专权擅朝。
幸得不坐,复赐爵邑,与闻政事,不悔过服罪,深怀怨望,教子上书,归非于上,自以托师傅,怀终不坐。
非颇诎望之于牢狱,塞其怏怏心,则圣朝亡以施恩厚(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弘恭石显等,知望之高节,不诎辱,建白望之。)
使外亲上变事 西汉 · 刘向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六
窃闻故前将军萧望之等,皆忠正无私,欲致大治,忤于贵戚尚书
今道路人闻望之等复进,以为且复见毁谗,必曰尝有过之臣不宜复用,是大不然。
臣闻春秋地震,为在位执政太盛也,不为三独夫动,亦已明矣。
且往者高皇帝时季布有罪,至于夷灭,后赦以为将军高后孝文之间卒为名臣。
孝武帝时,宽有重罪系,按道侯韩说谏曰:「前吾丘寿王死,陛下至今恨之;
今杀宽,后将复大恨矣」!
上感其言,遂贳宽,复用之,位至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未有及宽者也。
董仲舒坐私为灾异书,主父偃取奏之,下吏,罪至不道,幸蒙不诛,复为太中大夫胶西相,以老病免归。
汉有所欲兴,常有诏问。
仲舒为世儒宗,定议有益天下。
孝宣皇帝时夏侯胜坐诽谤系狱,三年免为庶人。
宣帝复用,至长信少府太子太傅,名敢直言,天下美之。
若乃群臣,多此比类,难一二记。
有过之臣,无负国家,有益天下,此四臣者,足以观矣。
弘恭望之等狱决,三月,地大震。
移病出,后复视事,天阴雨雪。
由是言之,地动殆为等。
臣愚以为宜退恭、显以章蔽善之罚,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。
如此,太平之门开,灾异之原塞矣(《汉书·楚元王交附传》:更生使其外亲上变事,书奏弘恭石显疑其更生所为,坐免为庶人。)
杨兴共为荐石显 西汉 · 贾捐之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六
窃见石显山东名族,有礼义之家也。
持正六年,未尝有过,明习于事,敏而疾见,出公门,入私门。
宜赐爵关内侯,引其兄弟以为诸曹(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)
甘延寿陈汤封爵议 西汉 · 匡衡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郅支本亡逃失国,窃号绝域,非真单于(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元帝诏公卿议封焉,议者皆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匡衡石显以为。)
长安 汉 · 无名氏
《汉书》曰:成帝初。丞相御史条奏石显旧恶。及其党牢梁、陈顺皆免官。与妻子徙归故郡。忧懑不食。道病死。诸所交结。以为官。皆废罢。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中丞伊嘉雁门都尉长安谣云。
伊徙雁。
鹿徙菟。
去牢与陈实无贾(乐府作价。○《汉书》佞幸传石显传。《御览》四百六十五。《乐府诗集》八十七。《诗纪》八。)
因灾异上疏劾中侍伯荣(伯荣,安帝乳母王圣女) 东汉 · 陈忠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
臣闻位非其人,则庶事不叙;
庶事不叙,则政有得失;
政有得失,则感动阴阳,妖变为应。
陛下每引灾自厚,不责臣司臣司狃恩,莫以为负。
故天心未得,隔并屡臻,青、冀之域,淫雨漏河,徐、岱之滨,海水盆溢,兖、豫蝗蝝滋生,荆、扬稻收俭薄,并、凉二州,羌戎叛戾。
加以百姓不足,府帑虚匮,自西徂东,杼柚将空。
臣闻《洪范》五事,一曰貌,貌以恭,恭作肃,貌伤则狂,而致常雨。
春秋大水,皆为君上威仪不穆,临莅不严,臣下轻慢,贵幸擅权,阴气盛强,阳不能禁,故为淫雨,陛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,比遣中使致敬甘陵,朱轩軿马,相望道路,可谓孝至矣。
然臣窃闻使者所过,威权翕赫,震动郡县,王侯二千石,至为伯荣独拜车下,仪体上僭,侔于人主。
长吏惶怖谴责,或邪诌自媚,发人修道,缮理亭传,多设储跱,征役无度,老弱相随,动有万计,赂遗仆从,人数百匹,顿踣呼嗟,莫不叩心。
河间托叔父之属,清河有陵庙之尊,及剖符大臣,皆猥为伯荣屈节车下。
陛下不问,必以陛下欲其然也。
伯荣之威,重于陛下,陛下之柄,在于臣妾。
水灾之发,必起于此。
韩嫣托副车之乘,受驰视之使;
江都误为一拜,而受欧刀之诛。
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,正乾刚之位,职事巨细,皆任贤能,不宜复女使干错万机。
重察左右,得无石显世漏之奸,尚书纳言,得无赵昌谮崇之诈;
公卿大臣,得无朱博阿傅之援;
外属近戚,得无王凤害商之谋。
若国政一由帝命,王事每决于己,则下不得逼上,臣不得干君,常雨大水必当霁止,四方众异,不能为害(《后汉·陈忠传》,「转为仆射。时帝数遣黄门常侍中侍伯荣往来甘陵。又霖雨积时,河水涌溢。上疏」。)
昌言下(此下篇名并缺) 其七 东汉 · 仲长统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八十九
宦鉴者,传言给使之臣也。
拼埽是为,超走是供,传近(本作「传延」,从《文选·宦者传论》注改。)房卧之间,交错妇人之闲,又亦实刑者之所宜也。
天文,宦者四星,在帝坐傍,而《周礼》有其官职。
至于武皇游宴后庭,置中书之官,领受军事(「天文」下三十四字,从《文选宦者传论》注补。)
孝宣之世,则以弘恭中书令石显仆射
中宗严明,二鉴不敢容错其奸心也。
后暨君元,常抱病而留好于音乐,悉以枢机委之石显,则昏迷雾乱之政起,而仇忠害正之祸成矣。
呜呼,父子之间,相监至近,而明暗之分若此,岂不良足悲邪?
孝桓皇帝起自蠡吾,而登至尊,侯览、张让之等,以乱承乱,政令多门,权利并作,迷荒主,浊乱海内。
高命(「命」借为「明」,《易·系辞》而命之」,《释文》孟本作「明」。)士恶其如此,直言正论,与相摩切。
被诬见陷,谓之党人。
灵皇帝登自解犊,以继孝桓
中常侍曹节侯览等,造为维纲,终不寤,宠之日隆,唯其所言,无求不得。
凡贪淫放纵,僭凌横恣,挠乱内外,螫噬民化,隆自顺、桓之时,盛极孝灵之世,前后五十馀年,天下亦何缘得不破坏邪?
古之圣人,立礼垂典,使子孙少在师保,不令处于妇女小人之间,盖犹见此之良审也(《群书治要》。)
对状 曹魏 · 毛玠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
臣闻萧生缢死,困于石显
贾子放外,谗在绛、灌,白起赐剑于杜邮,晁错致诛于东市,伍员绝命于吴都,斯数子者,或妒其前,或害其后。
臣垂龆执简,累勤取官,职在机近,人事所窜,属臣以私,无势不绝,语臣以冤,无细不理。
人情淫利,为法所禁。
法禁于利,势能害之。
青蝇横生,为臣所谤,谤臣之人,势不在他。
昔王叔、陈生争正王廷
宣子平理,命举其契,是非有宜,曲直有所,《春秋》嘉焉。
是以书之。
臣不言此,无有时、人。
说臣此言,必有徵要
乞蒙宣子之辨,而求王叔之对。
若臣以曲闻,即刑之日,方之安驷之赠;
赐剑之来,比之重赏之惠。
谨以状对(《魏志·毛玠传》。)
运命论 曹魏 · 李康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、文选卷五十三
夫治乱,运也;
穷达,命也;
贵贱,时也。
故运之将隆,必生圣明之君。
圣明之君,必有忠贤之臣。
其所以相遇也,不求而自合
其所以相亲也,不介而自亲。
唱之而必和,谋之而必从,道德玄同,曲折合符,得失不能疑其志,谗构不能离其交,然后得成功也。
其所以得然者,岂徒人事哉?
授之者天也,告之者神也,成之者运也。
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,群龙见而圣人用。
伊尹,有莘氏之媵臣也,而阿衡于商。
太公,渭滨之贱老也,而尚父于周。
百里奚在虞而虞亡,在秦而秦霸,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。
张良黄石之符,诵三略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;
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。
张良之拙说于陈项,而巧言于沛公也。
然则张良之言一也,不识其所以合离
合离之由,神明之道也。
故彼四贤者,名载于箓图,事应乎天人,其可格之贤愚哉?
孔子曰:「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。
嗜欲将至,有开必先。
天降时雨,山川出云」。
诗云:「惟岳降神,生甫及申;
惟申及甫,惟周之翰」。
运命之谓也。
岂惟兴主,乱亡者亦如之焉。
幽王之惑褒女也,祅始于夏庭。
曹伯阳之获公孙彊也,徵发于社宫。
叔孙豹之昵竖牛也,祸成于庚宗。
吉凶成败,各以数至。
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。
昔者,圣人受命河洛曰:以文命者,七九而衰;
武兴者,六八而谋。
成王定鼎于郏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
故自幽厉之閒,周道大坏,二霸之后,礼乐陵迟。
文薄之弊,渐于灵景;
辩诈之伪,成于七国。
酷烈之极,积于亡秦;
文章之贵,弃于汉祖
仲尼至圣,颜冉大贤,揖让于规矩之内,訚訚于洙泗之上,不能遏其端;
孟轲孙卿体二希圣,从容正道,不能维其末,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。
夫以仲尼之才也,而器不周于鲁卫;
仲尼之辩也,而言不行于定哀;
仲尼之谦也,而见忌于子西;
仲尼之仁也,而取雠于桓魋
仲尼之智也,而屈厄于陈蔡;
仲尼之行也,而招毁于叔孙。
夫道足以济天下,而不得贵于人;
言足以经万世,而不见信于时;
行足以应神明,而不能弥纶于俗;
应聘七十国,而不一获其主;
驱骤于蛮夏之域,屈辱于公卿之门,其不遇也如此。
及其孙子思,希圣备体而未之至,封己养高,势动人主。
其所游历诸侯,莫不结驷而造门;
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。
其徒子夏,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。
退老于家,魏文侯师之,西河之人肃然归德,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閒其言。
故曰:治乱,运也;
穷达,命也;
贵贱,时也。
而后之君子,区区于一主,叹息于一朝。
屈原以之沈湘,贾谊以之发愤,不亦过乎!
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,盖在乎乐天知命矣。
故遇之而不怨,居之而不疑也。
其身可抑,而道不可屈;
其位可排,而名不可夺。
譬如水也,通之斯为川焉,塞之斯为渊焉,升之于云则雨施,沈之于地则土润。
体清以洗物,不乱于浊;
受浊以济物,不伤于清。
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。
夫忠直之迕于主,独立之负于俗,理势然也。
故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
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
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
前监不远,覆车继轨
然而志士仁人,犹蹈之而弗悔,操之而弗失,何哉?
将以遂志而成名也。
求遂其志,而冒风波于险涂;
求成其名,而历谤议于当时。
彼所以处之,盖有算矣。
子夏曰:「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」。
故道之将行也,命之将贵也,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,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,不求而自得,不徼而自遇矣。
道之将废也,命之将贱也,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?
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。
凡希世苟合之士,蘧蒢戚施之人,俛仰尊贵之颜,逶迤势利之閒,意无是非,赞之如流;
言无可否,应之如响。
窥看为精神,以向背为变通。
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
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。
其言曰:名与身孰亲也?
得与失孰贤也?
荣与辱孰珍也?
故遂絜其衣服,矜其车徒,冒其货贿,淫其声色,脉脉然自以为得矣。
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,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。
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,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。
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,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。
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,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。
故夫达者之算也,亦各有尽矣。
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
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
则幽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
必须势乎?
王莽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。
必须富乎?
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。
其为实乎?
则执杓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;
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;
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
其为名乎?
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;
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
将以娱耳目、乐心意乎?
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。
褰裳而涉汶阳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。
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。
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,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。
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,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。
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。
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。
利害其左,攻夺出其右,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,分荣辱之客主哉。
天地之大德曰,圣人之大宝曰位,何以守位曰仁,何以正人曰义。
故古之王者,盖以一人治天下,不以天下奉一人也。
古之仕者,盖以官行其义,不以利冒其官也。
古之君子,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,不耻能治而弗得也。
乎天人之性,核乎邪正之分,权乎祸福之门,终乎荣辱之算,其昭然矣。
故君子舍彼取此。
若夫出处不违其时,默语不失其人,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,玑旋轮转,而衡轴犹执其中,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,贻厥孙谋,以燕翼子者,昔吾先友,尝从事于斯矣。
按:案《世说新语·德行篇》注有李康《家戒》。《御览》四百三十引王隐《晋书》,亦载李康《家戒》。「」乃「秉」字之误。《魏志·李通传》注引王隐《晋书》是「秉」字,秉乃通之孙;《晋书·李重传》,父景即秉也。今定从《魏志》注,以《家戒》编入晋文
复上表自理 西晋 · 王浚
 出处:全晋文卷四十三
被《壬戌诏书》,下安东将军所上扬州刺史周浚书,谓臣诸军得孙皓宝物,又谓牙门将李高放火烧伪宫。
辄公文上尚书,具列本末。
又闻浑案陷上臣。
臣受性愚忠,行事举动,信心而前,期于不负神明而已。
秣陵之事,皆如前表,而恶直丑正,实繁有徒,欲构南箕,成此贝锦,公于圣世,反白为黑。
夫佞邪害国,自古而然。
故无极破楚,宰嚭灭,及至右显,倾乱汉朝,皆载在典籍,为世所戒。
乐毅伐齐,下城七十,而卒被谗间,脱身出奔。
乐羊既反,谤书盈箧
况臣顽疏,能免谗慝之口!
然所望全其首领者,实赖陛下圣哲钦明,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。
然臣孤根独立,朝无党援,久弃遐外,人道断绝,而结恨强宗,取怨豪族。
以累卵之身,处雷霆之冲,茧栗之质,当豺狼之路,其见吞噬,岂抗唇齿
夫犯上干主,其罪可救,乖忤贵臣,则祸在不测。
朱云折槛,婴逆鳞之怒,庆忌救之,成帝不问。
望之、周堪违忤石显,虽阖朝嗟叹,而死不旋踵。
此臣之所大怖也。
今浑之支党姻,内外皆根据磐牙,并处世位。
闻遣人在洛中,专共交构,盗言孔甘,疑惑观听。
曾参之不杀人,亦以明矣,然三人传之,共母投杼。
今臣之信行,未若曾参之著,而谗构沸腾,非徒三夫之对,外内扇助,为二五之应。
夫猛兽当途,麒麟恐惧,况臣脆弱,敢不悚栗!
伪吴群臣,今皆生在,便可验问,以明虚实。
前伪中郎将孔摅说二月武昌失守,水军行至。
孙皓出案行石头还,左右兵人皆跳刀大呼:「要当为陛下一死战决之」。
魏帝尚以千人定天下,况今有数万众,自足辨事。
意大喜,谓必能然,便开库藏,尽出金宝,以赐与之。
小人无状,得便持走,惧,乃图降首。
降使适去,左右劫夺财物,略取妻妾,放火烧宫。
逃身窜首,恐不脱死,臣至,遣军主者救断其火耳。
周浚十六日前入宫,臣时遣记室吏往观书籍,使收缚。
若有遗宝,则前得,不应移踪后人,欲求苟免也。
臣前在三山得浚书云:「皓散宝货以赐将士,府库略虚」。
而今复言「金银箧笥,动有万计」,疑臣军得之。
言语反复,无复本末。
臣得与军司张牧、汝南冯紞等共入观宫,乃无席可坐。
后日又与牧等共视舟船。
浑又先臣一日上其船,船上之物,皆浑所知见。
臣之案行,皆出其后,若有宝货,浑应得之。
又臣将军素严,兵人不得妄离部阵间。
秣陵诸军,凡二十万众。
臣军先至,为土地之主。
百姓之心,皆归仰臣。
臣切敕所领,秋毫不犯。
诸有市易,皆有伍任证左,明从券契,有违犯者,凡斩十三人,皆吴人所知也。
余军纵横,诈称臣军,而臣军类皆蜀人,幸以此自别耳。
岂独浚之将士皆夷齐,而臣诸军悉聚盗蹠邪!
时有八百余人,缘石头城劫取布帛,臣牙门将军马潜即收得二十余人,并疏其督将姓名,移以付浚,使得自科结,而寂无反报,疑皆纵遣,绝其端绪也。
又闻吴人言,前张悌战时,所杀财有二千人,而浑、浚露布言以万计。
以吴刚子为主簿,而遣刚至洛,欲令刚增斩级之数。
可具问孙皓及其诸臣,则知其定审。
若信如所闻,浚等虚作,尚欺陛下,岂惜于臣!
云臣屯聚蜀人,不时送,欲有反状。
又恐动吴人,言臣等当诛杀,取其妻子,冀其作乱,得骋私忿。
谋反大逆,尚以见加,其余谤𠴲,故其宜耳。
浑案臣「瓶磬小器,蒙国厚恩,频繁擢叙,遂过其任」。
浑此言最信,内省惭惧。
今年平吴,诚为大庆,于臣之身,更受咎累,既无孟侧策马之好,而令济济之朝有谗邪之人,亏穆穆之风,损皇代之美,由臣顽疏,使致于此,拜表流汗,言不识次(《晋书·王浚传》)
用奇 曹魏 · 蒋济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
或曰:「官人用士,累功积效,以次相叙,明主之法,忠臣之节尽矣。
若拔奇求异,超等逾第,非臣之事也」。
应之曰:「顾当忧世无奇人,傥有又不能议耳,明法忠节,未必已尽也。
自昔五帝之冠,固有黜陟之谟矣,复勤扬侧陋;
殷有考诚之诰矣,复力索严穴;
西伯有呈效之誓矣,复旁求鱼钓;
小白有督课之法矣,复遽求囚俘;
汉祖有赏爵之约矣,复急追亡信。
若修叙为明法,拔奇为非事,是两帝三君非圣哲,而鲍、萧非忠吏也。
然则考功案第,守成之法也;
拔奇取异,定社稷之事也。
当多事之世,而论无事之法;
处用奇之时,而必效一官之智。
此所以上古多无严之国也。
是以高世之主,成功之臣,张法以御常人,厚礼以延奇逸,求之若不及,索之若骨肉,故能消灾除难,君臣同烈也。
曩使五主二臣,牵于有司,束于修常,不念畴咨,则唐民「康哉之歌」不作,殷无高宗之号,周无殪商雅颂之美,齐无九合功,汉歼于京索而不帝矣。
故明君良臣,垂意于奇异,诚欲济其事也。
使奇异填于沟壑,有国者将不兴其治矣」。
「汉元帝为太子时,谏『持法太深』,求用儒生。
宣帝作色怒之云:『俗儒不达不足任』。
乱吾家者太子也。
据如斯言,汉之中灭,职由宣帝,非太子也。
乃知班固步骤盛衰,发明是非之理,弗逮古史远矣。
秦穆公近纳英儒,招致智辩,知富国强兵。
至于始皇,乘历世余(当有「业」字或「威」字。)
灭吞六国,建帝号,而坑儒任刑,疏扶苏之谏,外蒙恬之直,受胡亥之曲,信赵高之谀,身没三岁,秦无噍类矣。
前史书二世之祸,始皇所起也。
汉祖初以三章,结黔首之心,并任儒辩,以并诸侯,然后罔漏吞舟之鱼,烝民朴谨,天下大治。
宣帝受六世之洪业,继武昭之成法,四夷怖征伐之威,生民厌兵革之苦,海内归势,适当安乐时也。
而以峻法绳下,贱儒贵刑、名,是时名则(旧校云:「名则二字似衍。」)石显弘恭之徒,便僻危险,杜塞公论,专制于事,使其君负无穷之谤也。
如此,谁果乱宣帝家哉?
向使宣帝豫料柱石之士,骨鲠之臣,属之社稷,不令宦坚秉持天机,岂近于元世栋桡榱崩,三十年间,汉为新家哉?
推计之,始皇任刑,祸近及身;
宣帝好刑,短丧天下。
不同于秦,祸少者耳」。
人日招同杨韫华蒋宝龄杨淦刘泳之江信陈佐钧饮寓斋席上作 清 · 姚燮
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:复庄诗问卷十九
诸君各故乡,而我独为客。
招饮喜不辞,相劳慰孤寂。
沈沈纸阁云阴夕,疏雨当阶响寒滴。
窖花夺气舒早红,墙草含蕤媚初碧。
眼前静态娱閒饮,礼法无苛令无迫。
屠苏漉帽珍珠光,饼花猪荐春食。
君房言语妙天下,叔夜清谈抗畴昔。
生平我辈多离患,不尽今欢亦堪惜。
去年仲冬始出门,笠雪篷霜苦行役。
草堂素壁诗笺旧,瘦月寒梅梦江国。
差欣异地良朋聚,容易筵残转悽恻。
哀乐丁年付短歌,天地辛槃几兹席?
湖山日霁气清佳,更约苏台试红屐。
应诏言事奏 南宋 · 程大昌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九○八、《宋史》卷四三三、弘治《休宁志》卷八
汉石显元帝信己,先请夜开宫门之诏。
他日,故夜还,称诏启关,或言矫制,笑以前诏示之。
自是真矫制,人不复言。
国朝命令必由三省,防此弊也。
请自今被御前直降文书,皆申省审奏乃得行,以合祖宗之规,以防石显之奸。
去岁完颜亮入寇,无一士死守,而兵将至今策勋未已。
李宝胶西虞允文战采石,实屠亮之阶。
罢兵,允文守夔,此公论所谓不平也。
黄叔万西湖 南宋 · 沈继祖
 押词韵第四部
城西去天才尺五,溯游从之不脩阻。
西湖春水涨旧痕,葡萄盎盎浮春醑。
鱼成队阵影虚游,禽呼友朋声乐与。
船行是处有佳趣,芳草和烟迷断浦。
小桥曲径通深幽,疑在阆风与玄圃。
花飞犹有半妆在,长尚作画眉妩。
酒中之仙仅八人,把杯谁是湖山主。
楼台倒影俯清漪,密树摇风翠交舞。
妙处政自落笔难,安得君房妙言语。
只将剧饮饯残春,一醉忘形到尔汝。
黄香可人招不来,云烟落纸英词吐。
三年与君巴峡游,至今诗名播西土。
金华不生有嫡孙,一时纸贵人争睹。
维莫之春作兹游,绝忆苏仙赋东武
从今风月三千篇,要扫冰溪九万楮。
芰荷立水更重游,当戒行厨治尊俎。
次韵季共月夜见怀竹坡用子绍韵 其八 宋 · 周紫芝
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
君房言语举世无,射策未许蒙帝都。
巴人下里不足数,云韶九奏方纯如。
米元晖待制岁以赐冰及荔子分遗季共而今年荔枝不至有诗次韵三首 其二 宋 · 周紫芝
七言绝句 押阳韵
销得銮坡荔子香,玉郎言语似君房
金盘何日分新果,五线先看补舜裳。
吕舍人通问启 宋 · 周紫芝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五一六、《太仓稊米集》卷五三
从游江国,昔参杖屦之馀;
卧病田庐,日有门墙之望。
方仰瞻于台席,畴敢奉于记函。
自意陆沉,谁当指数。
不谓嗣宗诸侄,晚识仲容
乃知须贾故人,犹怜范叔
偶然垂记,何以蒙知。
但殊枘凿之方圆,安有草木之臭味。
恭惟奥学参圣,高才绝人。
久倾曹植之波澜,更妙君房之言语。
马来西极,惊冀北之遂空;
鹗在秋天,笑鸷鸟之累百。
骤登文石之陛,进升西掖之严。
遂润色于训词,乃参稽于政理。
故家犹在,何止四世而五公;
召节俯临,将见一日而三接。
某半生流落,晚岁孤穷。
衣冠已绝于攀援,贤哲尚怀于倾慕。
源明不耻,犹从衰俗而识鲁山
韩愈何心,尝愿低头而拜东野
怅江湖之万里,望几席于重霄。
尚阻承颜,徒增系念。
策问第三 宋 · 周紫芝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五二三、《太仓稊米集》卷四八
问:唐之贤相前称房、杜,后称姚、宋。
议者以谓崇不劝天子求边功,而璟不赏边臣,其为相大略如此。
夫以天子而求边功,是秦始皇、汉武帝之事,固不当以此启人主之欲。
至于将帅有功于边乃抑而不赏,则将何以为激劝之术乎?
大抵二相之论皆祖述汉儒而为之说者也。
何以知其然哉?
陈汤矫制以伐郅支,而匡衡以为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,为国招难,渐不可开。
冯奉世矫制以伐莎车,而萧望之以为要功万里之外,为国生事,渐不可长。
由是知崇、璟之言固有自矣。
彼独不知虽以大儒居相位,其实依违阿意以保爵禄。
当是时,石显用事,与有隙。
非能为此论,乃内畏石显而阴陷之也。
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,义当臣之,而望之使其位在诸侯王上,失中国夷狄尊卑之义,亏损汉德,而又抑奉世之功,未得为无过。
崇、璟不深求其故而专师其言,盖已失矣。
考二虏杀辱汉使以抗衡中国,二子咸能矫发诸国之兵,不仰斗粟,不须寸刃,而传首阙廷,不可谓无功于汉。
望之力加排沮,使将士失望,忠臣解体,何足为后世法?
《春秋》之义,大夫出疆,有可以安国家、利社稷者,专之可也。
终军之论,则又以谓不然。
则其为说果何从乎?
幸备论之。
宦者传论 南朝宋 · 范晔
 出处:文选卷五十
易曰:「天垂象,圣人则之」。
宦者四星,在皇位之侧,故周礼置官,亦备其数。
阍者守中门之禁,寺人掌女宫之戒。
又云:「王之正内者五人」。
月令:「仲冬阉尹审门闾,谨房室」。
诗之小雅,亦有巷伯刺谗之篇。
然宦人之在王朝者,其来旧矣。
将以其体非全气,情志专良,通关中人,易以役养乎?
然而后世因之,才任稍广。
其能者,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,景监缪贤著庸于秦赵。
及其弊也,竖刁乱齐,伊戾祸宋。
汉兴,仍袭秦制,置中常侍官。
然亦引用士人,以参其选,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
高后称制,乃以张卿大谒者,出入卧内,受宣诏令。
文帝时,有赵谈北宫伯子,颇见亲幸。
至于孝武,亦爱李延年
帝数宴后庭,或潜游离馆,故请奏机事,多以宦人主之。
元帝之世,史游黄门令,勤心纳忠,有所补益。
其后弘恭石显佞险自进,卒有萧周之祸,损秽帝德焉。
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,不复杂调他士。
至永平中,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,小黄门十人。
和帝即祚幼弱,而窦宪兄弟专揔权威,内外臣僚,莫由亲接,所与居者,惟阉官而已。
郑众得专谋禁中,终除大憝,遂享分土之封,超登宫卿之位。
于是中官始盛焉。
自明以后,迄乎延平委用渐大,而其资稍增,中常侍至有十人,小黄门亦二十人,改以金珰右貂,兼领卿署之职。
邓后以女主临政,而万机殷远,朝臣图议,无由参断帷幄,称制下令,不出房闱之閒,不得不委用刑人,寄之国命。
手握王爵,口含天宪,非复掖庭永巷之职,闺牖房闱之任也。
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,曹腾参建桓之策,续以五侯合谋,梁冀受钺,迹因公正,恩固主心,故中外服从,上下屏气。
或称伊霍之勋,无谢于往载
或谓良平之画,复兴于当今。
虽时有忠公,而竞见排斥。
举动回山海,呼吸变霜露。
阿旨曲求,则宠光三族;
直情忤意,则参夷五宗。
汉之纲纪大乱矣。
若夫高冠长剑,纡朱怀金者,布满宫闼;
苴茅分虎,南面臣民者,盖以十数。
府署第馆,基列于都鄙;
子弟支附,过半于州国。
南金、和宝、冰纨、雾縠之积,盈牣珍藏
嫱媛、侍儿、歌童、舞女之玩,充备绮室。
狗马饰彫文,土木被缇绣。
皆剥割萌黎,竞恣奢欲。
构害明贤,专树党类。
其有更相援引,希附权彊者,皆腐身薰子,以自衒达。
同弊相济,故其徒有繁,败国蠹政之事,不可殚书。
所以海内嗟毒,志士穷栖,寇剧缘閒,摇乱区夏。
虽忠良怀愤,时或奋发,而言出祸从,旋见孥戮。
因复大考钩党,转相诬染。
凡称善士。
莫不罹被灾毒。
窦武何进,位崇戚近,乘九服之嚣怨,协群英之势力,而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
斯亦运之极乎!
袁绍龚行,芟夷无馀,然以暴易乱,亦何云及!
曹腾梁冀,竟立昏弱
因之,遂迁龟鼎
所谓「君以此始,必以此终」,信乎其然矣!